中视环球资讯网欢迎您!
  
新闻资讯
    
传统手工艺如何接轨新时代?
来源:中国艺术报 | 作者:testuse | 发布时间: 2022-09-07 | 111 次浏览 | 分享到: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对于传统手工艺来说,这就意味着:传统手工艺如何接轨新时代?近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民协、江苏省文联主办,江苏省民协、江苏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苏州市文联、中共吴中区委宣传部承办的“苏作百年——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性学术研讨会”在江苏苏州举办,邱运华、水家跃、徐岫鹃、金洁、吴元新、杭间、王建、姚建萍、陈国欢、季珉等出席研讨会,共同探讨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持续发展的方向路径。

  “加强新时代民间文艺理论研究是民协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内涵,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背靠理论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表示。研讨会上,20余位专家学者与手工艺一线工作者同台论“见”,充分挖掘传统技艺的内涵,更好地找准手工艺与当代社会的对接空间。

  中国民协副主席杭间从“技巧还是观念”角度提出手工艺当代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他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技巧呈现出新的面貌,但同时也让技巧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观念、思想、表现水平、艺术表达则越来越重要。“观念是对当代社会的认识、洞察和批判的产物,传统手工艺从业者是否有必要建立这种艺术观念?对于手工艺来说,存在着技巧和观念问题的两难,需要在其中找到一种平衡,即技巧超越熟能生巧,并在观念上达到新突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萍说,在过去,由于受制于传承方式以及从业者的知识结构、艺术视野等问题,苏绣比较依赖既成的绘稿,但在新时代,苏绣不能只是停留在技艺表达的工艺阶段,而需要更多地去表达当代苏绣人的思想和追求。

  以江苏民间工艺为例,明清以来,“苏州造”“苏州样”全国仿效,“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苏绣、宋锦、缂丝、苏扇、泥塑、核雕等工艺,传递着精致优雅的苏式生活美学。“江苏历史底蕴深厚,民间文艺资源丰富多彩,很多手工艺门类,已经走出江苏,登上国际舞台。传统手工艺如何与当代接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江苏省文联二级巡视员王建表示。

  苏州市委、市政府一贯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将江南传统工艺传承振兴工程作为重点任务列入《“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多项措施擦亮“苏工苏作”金字招牌。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表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少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发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急需在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性探索上迈出重要一步,积极拥抱智能信息时代,加强各地文化融合互动,推动跨界融合,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苏式工艺搭乘时代“顺风车”,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互联互通,是当代社会运转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以数字技术为工具的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早已随之改变,推动手工艺发展的方式方法也必然要改变。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胡燕提出建立传统工艺数据库等数字化平台,借此可以记录非遗的原始生态,保存海量信息并进行分析数据,精准满足不同主体不断变化的需求,有助于拓展数字文创产品市场,推动非遗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

  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袁瑾认为,短视频也在传统手工艺的展示与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善于使用这一手段。影像的奇观化将带来日常观看所不具备的体验,镜头既隐喻着人与物的关系,又表现了物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通过视频的有效传播,将反作用于工艺的发展。

  20余场主题报告或探讨技术与观念的关系,或聚焦苏作美学,或侧重手工艺数字化探索,或结合案例阐述工艺与旅游结合的路径发展……正如江苏省民协主席陈国欢所总结的:“手工艺在今天应该赋予新的内涵和表征,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双向打开的,当代手工艺特别需要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创新的实践,逐步完善传统手工艺当代性的转化和发展,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