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环球资讯网欢迎您!
  
新闻资讯
    
秦巴山区的生存悲歌 浅析陕西石泉女作家刘培英长篇小说《高高山上一树槐》的底层逻辑与历史沉思
来源:中视环球资讯网 | 作者:testuse | 发布时间: 2023-01-06 | 2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壬寅隆冬,丽日当空。石泉宣传部在县文联会议室为陕西作家协会会员、石泉女作家刘培英长篇小说《高高山上一树槐》举行了热烈隆重的首发式,30多位石泉文艺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畅谈感悟,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壬寅隆冬,丽日当空。石泉宣传部在县文联会议室为陕西作家协会会员、石泉女作家刘培英长篇小说《高高山上一树槐》举行了热烈隆重的首发式,30多位石泉文艺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畅谈感悟,各抒己见,精彩纷呈。

获得签名赠书,一睹为快,倍感珍惜。这不仅仅是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二十七万余字的真情厚谊,还因为是书中一个个鲜活独特的善良生命,一段段催人泪下的家庭悲欢,一部时代悲剧的警钟长鸣,更因为是作者呕心沥血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悲怆奏鸣曲。

《高高山上一树槐》作者选取计划生育重大历史题材,饱含深情凝重地聚焦陕南秦巴山区农民的生存生产与生活图景,审视观照医技手术控制人口数量的基层治理乱象,生动刻画底层百姓的爱恨情仇与艰辛挣扎,揭示基层官场的蛮狠霸道与阴谋争斗,反映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尖锐突出的三农矛盾社会课题,同时,也热情歌赞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唱响了汉江儿女永恒的爱情之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影响。

 

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刻揭露与沉重反思。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一片荒地,寻一处水源,搭一个窝棚,盖两间茅屋,刀耕火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千百年来,山区农民就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儿孙绕膝天伦之乐轮回的日子。除了忍受地主盘剥,天灾人祸,他们活得勤劳淳朴而善良坚韧。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深入农民骨髓最朴素的人生价值观。而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法则在计划生育的时代冲击下而土崩瓦解分崩离析。

1975年,毛主席指出人口问题非控制不可。全国开始深入推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陕南地区积极踊跃,强力推进,奋勇争先。时代重压的一粒尘埃成为老百姓的难言伤痛。槐花区槐花公社东方红大队首当其冲,计划生育工作组从最初的宣传动员,到点名批评,到大会批斗,再到树典型,抓示范,杀鸡骇猴,到后来的催粮催款,刮宫流产。县委书记在大会上公开宣讲:宁要七个坟头,不要一个人头。各种标语漫天飞:喝农药不夺瓶,要上吊给根绳。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工作队围困王满堂一家三天三夜,昼夜蹲守,用浓烈的辣椒烟熏,把逃跑躲藏的桂花抓住绑在楼梯上抬到公社卫生院强行流了产。 喜儿为躲避计生干部,逃到山洞,喝山泉,吃野果,在工作队的围追堵截中,跳岩坎,用木棒赶压腹部,与计生干部拼命厮打,公公高凌风作为老土改时期的模范党员也逼迫站在悬崖边,左手搂着一杆火枪,枪口正对着马大嘴,虎着脸,两眼通红,腮帮鼓起,咬牙切齿,扣着扳机,雷鸣般吼道:退下,让开,要不,老子开枪了。。。。。。

2000年春,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慷慨陈词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反映“三农”问题的严重性。他在信中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小说描写的场景,也正是秦巴山区党群关系紧张干群矛盾尖锐激烈的真实写照。

计划生育越来越紧,强势推进成效显著,马大嘴也从妇联主任到卫生局长到副市长,冯志坚也由乡党委书记到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躲避计划生育的远走他乡,打工的四处奔忙,回到从前热闹的鹞子岩村,残墙破屋,风飘草絮,走几面山遇不着几个人,三两个蜷缩在太阳下谝闲的老人木讷而呆滞。四下的庄稼地杂草丛生,刺架遍野,举目一片荒凉、衰败、凋敝。。。。。。。

鸡叫狗咬孩子哭,炊烟袅袅酒菜飘香,农村烟火气的生机活力,猪圈鸡舍牛栏农家的标配,曾经疯狂付出过留恋过的乡村啊,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模样。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人口结构性别严重失衡,山村走向了衰败与死寂。这正是作者发出的叹惜与沉思,这也是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审视与反思。

任何政策举措都是特定历史环境条件下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合理性,针对性。万分幸运,我们迎来了一个国泰民安的和谐盛世,当搞了四十多年的计划生育已经完成使命,淡出历史舞台时。回望曾经的风波,许多地方留下了简单粗暴的主观冲动与官僚豪横。过左过份过度过激是推进工作中常常犯的老毛病,由此造成许多人生家庭悲剧,应该作为警钟长鸣。正如防疫期间,拿个鸡毛当令箭,社区大妈大爷都可以左右一个地域的悲欢离合。

 

《高高山上一树槐》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现实主义文艺手法描绘了秦巴山区汉江流域跨世纪之交农民艰难生存生活的酸甜苦辣,无助无奈与痛苦悲伤。求真务实,尊重民意,尊重事实,从客观实际出发,始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也是基层工作者从事三农工作的警示录。这正是小说作者的内心呐喊与殷切期盼,也是小说的主旨立意教益所在。

经历过计划生育的中老年人读之,是一篇感同身受的回忆录,忧思录,启迪录。经受计划生育洗理后幸存的青少年读之,是一篇励志奋进的乡土教材,历史资料,人生哲理。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能静下心来,认真读完小说,哪怕深入人心,感动一人,也是作者作品文学价值的生动展现。足慰平生,文学值矣。

 

 

 张义胤,男,陕西石泉县住建局工程师,现代独立诗人,新闻宣传干部,文学艺术爱好者。陕西市政、陕西素质教育杂志社特约记者,安康日报、陕西建设、中国建设等媒体特约通讯员。创作有1000多篇新闻通讯优质稿件及诗歌散文小说作品在中国作家、中国诗歌、四川作家、广西麦林文学等中省市报刊杂志媒体发表,多次获得省市文艺、新闻作品优秀奖。



编辑:马士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