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环球资讯网欢迎您!
  
新闻资讯
    
石泉文化研学团探访城固张骞纪念馆 溯源千年丝路文化
来源:中视环球资讯网 | 作者:testuse | 发布时间: 2023-11-13 | 10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石泉县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文化研学团一行赴西域大使张骞故里-----汉中市城固县,探访张骞纪念馆,溯源千年丝路文化。

本网讯:(张义胤报道近日,石泉县鎏金铜蚕文化研究院、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文化研学团一行赴西域大使张骞故里-----汉中市城固县,探访张骞纪念馆,溯源千年丝路文化。

 


    公元前138年,汉中城固籍青年郎官张骞应诏募从汉武帝手中接过代表汉朝威仪和使者身份的旌节,带着随从100多人,从长安出发,历经千辛万苦,往返两次历时十三载,凿空西域,足迹遍布新疆喀什、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印度等地,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开拓了闻名华夏通往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促进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并从西域诸国引进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绸、茶叶、漆器、玉器、铜器等从长安传入西方,物资商贸日益通畅。

   石泉自古是中国蚕桑之乡,兴桑养蚕历史悠久。两汉时期,安康地区栽桑养蚕蔚然成风,是以班固《汉书地理志》说安康是一个“不忧冻饿”的地方。三国时,包括石泉在内的月河川道不仅以产稻驰名,桑麻生产也名闻选迩。孟达与诸葛亮书中就盛赞月河川道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发掘清理的汉墓中,随葬物多以绢包扎放置,汉画像砖中亦有模印桑柘形纹饰。据《石泉县志》记载:石泉兴桑养蚕历史最晚起源于西周时期,至秦汉时期石泉所在汉江一带已是“桑柘遍地、丝帛盈市”。由此至西汉武帝时期,石泉养蚕缫丝作坊已多达千人,皇帝为劝课农桑,铸“鎏金铜蚕”以奖励蚕桑大户,激活了丝路之源的一片春水。

   1984年初冬时节,石泉池河镇谭家湾村民谭福全在子午古道旁池河淘金时,发掘出一枚金光闪闪的铜蚕,后又发掘出陶、俑、瓦、砖等残件,经考证为汉代鎏金铜蚕,它诉说着大汉文化的兴盛沧桑,见证了石泉2000多年兴桑养蚕的辉煌历史,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线之一。

作为陆上丝绸之路重要历史见证的千年“鎏金铜蚕”,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讲提及后,迅速成为丝路之“网红”;而其出土地陕南安康石泉县,由此以“金蚕之乡•丝路之源”名闻遐迩。

2017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以“镇馆之宝——子午古道上的鎏金铜蚕”专题报道,并称其“是汉代开启丝绸之路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古代养蚕业、丝绸工艺发展的考证依据;向人们展示了中、西方丝绸贸易的繁华景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鎏金铜蚕”。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作为陕南汉江哺育的秦巴儿女,石泉人民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张骞文化胜地汉中城固充满神往。     

石泉文化研学团慕名走进城固县“张骞纪念馆”,聆听张骞生平事迹,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曲折,探寻古丝绸之路的足迹、展望丝路文化的发展前景。

来到汉博望侯张骞墓地,研学团肃然躬礼,深切缅怀一代先驱开拓者的丰功伟绩。对开辟丝绸之路,展示中华文化,联通欧亚大陆,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张骞精神文化充满敬意与追怀。

多年来,石泉县高度重视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弘扬,凝聚文化合力,成立研究社团,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入探究文化源流,彰显文化特色,加强对鎏金铜蚕文化、鬼谷子文化、汉水文化等县域特色文化研究和开发,连续举办四届鎏金铜蚕文化国际研讨会、六届中国鬼谷子文化研讨会(高峰论坛),叫响了“秦巴山水·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品牌和“鎏金铜蚕·丝路之源”“鬼谷子故里·智慧之乡”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因子在促进全域旅游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石泉县作为西北蚕桑第一大县,是蚕桑丝织产品的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陕南的蚕丝茶叶等特产通过子午古道运往长安,充实丰富了丝路起点的行囊。通过本次研学观摩探究活动,旨在探寻石泉与城固在丝绸之路、丝路之源、蚕桑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关联与共生共融,为推进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

在研学团座谈会上,大家积极建言,各抒己见,纷纷表示接续发扬和传承张骞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忠于使命的伟大精神,为推动文化强县、文旅名县建设贡献创新活力。

 


 研学团还参观了洋县朱鹮之乡、纸圣蔡伦墓祠。

 

 编辑:马士宏